历经风雨,祖国一直是香港强有力的支援后盾
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回归25年,从年金融危机、年非典、年金融危机,到今年春天的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香港遭遇数次挫折。25年时间飞逝,香港稳坐世界最自由经济体、亚洲第一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宝座。虽历经波折,但祖国始终作为香港的坚实后盾,为香港撑起一片蓝天。
香港回归第二天,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爆发。当时,港元受到国际投机势力狙击,市场动荡,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遭受冲击,金融体系的稳定受到严重威胁。
中央政府宣布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特区的繁荣稳定,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维护联系汇率制度,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提振了东南亚各地区的信心,防止了危机进一步扩散。
并且,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派出了一个5人的官方考察团。团长为时任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司长李晓西,团员包括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易纲、南方证券党委副书记牛仁亮以及鄂志寰。考察团到访了当时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地区,紧张时刻几乎一天出一份跟踪报告。
年8月14日,特区政府宣布同时进入股市和期市。关键时刻,中资及本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在回忆这场金融危机时表示:“在此非常时刻,中央政府承诺支持无疑是强大后盾,提振我们的信心和士气。”
当时,中央还推动了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鼓励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建立股票市场交易的互联互通机制。
年上半年,非典疫情肆虐香港,疫情的冲击使香港陷入恐慌,失业率急速攀升至8.7%。
中央政府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内地同样急需抗疫医药物资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向香港提供大批抗疫药品和器材。由于内地的防护服与香港的制式不同,有关方面要求内地工厂按照香港的要求加班加点赶制;而对于特殊眼罩、口罩等只有国外特定工厂生产的防护用具,中央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到国际市场采购。
为了让香港恢复经济增长,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署,确定了两地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3个领域的开放措施和实施目标;内地居民赴香港“个人游”的政策也在同年起实施。
年6月1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过一项动议,感谢中央政府在对抗非典型肺炎的行动中,给予香港特区的支持。提出该项动议的吴亮星议员表示,内地在处理非典型肺炎时,对物资的需求已经相当迫切,但仍向香港提供了上亿元的医疗物资,显示中央政府对香港的重视。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使香港经济急转直下。
当年12月,中央决定在七个方面采取14条措施支持香港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内地与香港加强金融合作,加快涉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粤港经济合作等。
根据中央政府的部署,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于年1月签署了总额为亿元(约合亿港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年3月,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有关建立内地与香港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的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内地和香港正式建立覆盖多币种的全方位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机制,也可为亚洲区内银行提供同时区的支付渠道。年,内地还进一步放宽香港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
并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证监会更加频繁、密切地与香港证监会等港方机构及特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和研究、讨论,积极采取措施。具体措施包括: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到境外上市首选香港;继续支持内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到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内地有条件的企业与香港上市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
今年春节后,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关键时刻,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中央政府全力支援,香港特区政府负起主体责任,共同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内地专家组、医护人员快速赴港,核酸检测队集结香江;火眼实验室、移动检测车、快速检测包等投入使用,29天,中央援建的6所方舱全部交付,提供约2万张床位;开辟水上物资供应航线,创新开通铁路援港班列。
疫情暴发后,多家中资企业积极响应“同心抗疫不裁员”行动,涉及至少10万名员工。中资企业各尽所能,助力香港渡过难关。中国建筑国际快速完成建设8处中央援建香港社区隔离治疗设施。招商局相继开通“佛山—香港”“黄埔—香港”供港水路运输快速通道,保障民生物资供港“不停歇”。中石化香港设立“绿色通道”,为香港辆“抗疫专属的士”及其他抗疫车辆提供油气服务。
(据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资料整理)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年第12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