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古玩以鲜明人物,凝重历史,意外结
本人梦想是学考古,整天想和古物打交道,但最后还是来搬砖了,不过人总是要有梦想,虽然没有实现,但喜欢的心并没有停下,这个行业唯一和考古挨边的应该就是影视了,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纪录片还是节目,只要是和文物有关的都会去看。
以前电影频道播过一部,就叫《古玩》,讲述了两个古玩商围绕一只周王祭天用的鼎发生的故事。而这只充当全片最重要符号元素的周王鼎的最终命运,正是隐喻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遭受的种种劫难与动荡。
《古玩》自郑天玮的同名原著话剧改编而来,被很多人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从话剧改编最为成功的电影作品之一。电影从两家古玩商的恩怨纠葛,看大时代的历史变迁,无论是道具、台词,还是演员的气场氛围,都极力营造出逼真的古典意境。
古董、古玩,一般而言,是指人们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
古董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普通物件无法取得的,当古董普遍出现成为一种玩物,才被人们称之为“古玩”。清朝以前,人们总是把珍贵的古物称之为“骨董”,所谓“骨”就是取肉腐而骨存之意,意思是保存过去之精华。
后来渐变为古董、古玩,所以这几个叫法都是一个意思,但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古董与文物之间的关系。从文物和古董或古玩的比较来看,文物在时间的涵盖上要大于古董或古玩,因为文物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现代或者当代的,只要是优秀的文化产物都可以被列入文物范畴。
而古玩的价值是由年代、供需关系、艺术水平、炒作程度等一系列因素综合决定的。
电影《古玩》中就出现过一些神级古玩,比如鸡缸杯。
之后查了资料才知道,成化鸡缸杯曾于及年拍卖,均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类似在年在香港苏富比上拍出万港元,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当然,最后还是原物归国!
一件宝物背后总是有无数传奇故事,俗话说“先有海王村,后有琉璃厂”。
《古玩》的故事背景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抗日战争,从“至真堂”老少两代隆掌柜入手,说的手艺人、买卖人之间的事儿。可以说是部长见识的片子,古玩界的规矩与阴谋表现得很细致很到位。
既然名字都叫《古玩》了,讲的自然是古玩行内事。
故事由金爷埋宝开始,点出了一个“藏”字,世人说“盛世藏宝,乱世藏金”,金爷偏偏就要“乱世藏宝”。清末,北京最有名的古玩店“至真堂”收藏着一尊周王鼎。一天,隆爷告诉自己的父亲另有一只周王鼎也找到了!当时这个好消息给病中的老隆爷带来了安慰。
在之后的寿宴上,一对宝鼎招来众人的称赞,不料被宝珍斋老板金爷上前指出其中一只鼎为赝品,自此老隆爷气急一病不起…两家的梁子也算是结下了。金爷出身寒门,在不入流的隆福寺靠着卖“腥活”(赝品)赚钱发家,之后搬到了海王村开了“珍宝斋”。
而海王村与琉璃厂不同的是,在清代乾隆年间,这条街上就有古玩铺了,著名字号繁多,光顾海王村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有钱的文人墨客。在年公私合营之前,海王村的古玩铺是不对普通人开放的。
所以金爷可以说是晋升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他能力出众,才智过人。
但从“至真堂”的视角看,金爷和他一样都是古玩行里“不入流”的小人物。从其他人口中我们知道金爷的处境,比如隆老爷子:“海王村不像隆福寺乱哄哄的,这儿的店都有板有眼,讲规矩”。叶秋山评价:“金掌柜,好买卖人,没德行”…
由此可以看出,金爷由于常年倒卖赝品,坑蒙拐骗,虽然是发了家,但是在海王村行内却不受人待见,被称为“下品”。
之后,金爷与隆爷两位没少打交道,在古玩大会上,金爷拿出一幅画,想要与隆家的周王鼎做交换,没想到隆爷也拿出相同的画,并指出金爷那副是赝品,之后隆给吴总长送佛头,在场的金识破那是伪造的佛头,隆对吴炸真佛头发怒,金嘲笑隆保护佛头的举动…
其实两人都是为保护文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大年除夕,金爷提着自己的周王鼎来到隆爷那里,告诉事情的原委,原来金爷自己一直收藏着一只周王鼎,这些年一直想将其凑成一对,而那时正是日本人带兵闯入的时候,声称为日本借鼎一用,隆爷以祭奠祖先为由没有让日本人得逞。
之后隆爷和金爷两人携手设计把一对周王鼎装进棺材,以厚葬自己朋友为名,企图将鼎运送出城,在城口被日本人拦截,正当日本人要打开棺材的时候,一声巨响,两位老板悲痛地看着一对周王鼎被炸毁,后双双赴死。
后人传说,当年被炸毁的一对其是假鼎,就这样一个没德行的“下品”人最后却为了保周王鼎,不惜葬送性命,只能说金爷隐得太深,藏得太好,故而能以假乱真,让世人都打了眼。他与隆爷一样,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凑齐周王鼎,只不过一个人在明,一个人在暗。一个真君子,一个假小人。
影片借着隆老爷子之口,告诉我们周王鼎的重要:“一辈子碰到一件宝物是古玩行人的造化,将来为后人长志气,功德无量。”
周王伐纣,定鼎中原,周鼎意味着国家存亡,是封土建国、华夏古老文化的见证者。
所以两家人看似不相为谋,其实都在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华夏的精神象征不能沦为侵略者的战利品,这是金爷和隆爷的默契与愿望,金爷说:“他有他的道,我有我的道”,他们一个敢收,一个敢藏,道不同,却殊途同归。
在《古玩》中,导演郑大圣对国人的内在思维剖析特别准确,《古玩》中也有两点让郑大圣激动:
一是国人“憋宝”成功之后多在乡下收购“土地”,成为一地之主,这是绝大多数国人挥之不去的内在愿望,是对土地的无限向往,而“古玩”本身就是从土地中挖掘出来的,同时再在所有者带走埋回土地,这种轮回的意味很浓。
其二是在《古玩》中,导演本想通过几段年代:东周——晚清——民初——日侵时期。这几段来对国人的根性以及对历史本身进行思索,当然,在滚滚东去的年轮中,世事经过多少沧桑,人间又是多少轮回,可是这些古董、古物依然静静地、一成不变的屹立在那。
人可以为了它们费尽心机,即便是瞬间的拥有,也躲不过一捧黄土的命运。
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古董始终散发着神秘的光。
它们面对无数刀光剑影,世态炎凉,感受到的是人类的渺小,它似乎离我们很近,又很远……
文原创,图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