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48家,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
一款创新药的成功研发离不开政策、制度以及资本的全方位支持,“18A”制度便是这一说法的最好诠释。
年4月,香港联合交易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由此,港交所成为越来越多生物科技公司的首选上市地。
但不可忽视的是,平均募集金额回调、市场流动性较小引发公司和投资者的担心。企业是否适合赴港上市?18A制度将为企业带去什么?未来哪些赛道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对于一、二级市场最关心的几大问题,1月4日,弗若斯特沙利文、捷利交易宝和头豹合作撰写的《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发行投资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为已经或打算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一份参考指南。
融资成果:已上市48家,资金热宠生物制药
自年以来,共有48家公司通过18A规则实现上市,3家公司处于递表(即处于聆讯阶段)状态。
在上市前融资方面,18A公司发行前融资频率高,估值增长突出。具体而言,已上市的18A公司中,有39家公司上市前的融资轮次多为轮至6轮,在18A公司中占比高达84.78%。其中,上市前融资轮次最多的公司是启明医疗(.HK),有1轮融资。
并且,上市前估值增幅在10倍至50倍间的公司最多有16家,18A公司发行估值较最后一轮融资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增长幅度最高为康宁杰瑞制药(.HK),发行估值较最后一轮增长高达66.6%。
此外,18A公司递表至发行时长相较其他公司普遍要短。据《报告》统计,已上市18A公司中(中概股回归除外),按首次递表日期至招股首日计算,递表周期的平均时长约17天(自然日,下同),其中递表周期最长的是永泰生物(.HK),时长为天,递表周期最短的是欧康维视生物(.HK),时长为61天。
从已上市公司的自身积淀看,平均设立时长为8年。设立时长最长的公司中国抗体(.HK),为18年;设立时长最短的是3年,包括云顶新耀(.HK)和欧康维视生物。
在上市后融资方面,18A上市公司格外受投资者青睐。在已上市的48家公司中,募集资金占同期港交所总募集资金的9.16%。其中,百济神州(.HK)募集资金最多,为70.85亿港元;募集资金最低的是亚盛医药(.HK),约4.17亿港元。
不过,从发行比例的角度,18A公司的发行普遍低于新股发行惯性5.00%的发行比例。其中,最高发行比例的公司是康希诺生物(.HK),发行占比达6.4%,最低发行比例的公司是微创机器人(05.HK),发行占比3.80%。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市场对18A的接纳度。在18A改革初期,历经数次融资的发行人,可能为了保障成功发行、平衡多方权益缩减发行比例。
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香港新股发行市场,基石投资者(大型或专业机构投资者等)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其中,生物制药赛道、医疗器械赛道、前沿医疗技术赛道分别有家、63家、8家基石投资者参与,占基石投资者总量中的比例分别为8.64%、43.75%、5.56%。
这意味着,在已上市18A公司中,生物制药赛道是目前基石投资者进入的主要赛道。而在生物科技行业背景下,《报告》预计生物制药赛道可能是未来3年至5年内资金追逐的战场。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三大赛道:企业市值分化明显,制药行业开始摘“-B”
从行业看,71家生物科技公司主要聚焦于医疗器械、制药、前沿医疗技术三大赛道。其中,制药赛道企业共47家,数量最多,占18A企业总数66.%;前沿医疗技术赛道企业最少,仅为4家,均为AI诊疗设备企业,占比5.6%。
而在已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中,制药、医疗器械、前沿医疗技术企业数量分别为35家、1家、1家。
有分析认为,这与各行业发展阶段有关。自年药政改革以来,随着患者可支付能力的提升,患者群体的增长及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空前迅速,子行业的种类也相对繁杂。
00年,国内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6万亿元,按照《报告》预计6.8%的整体年均复合增速,05年市场规模预计扩增至.3万亿元。
市值是对市场发展预期最直接的反映。从市值来看,单是生物制药子赛道的35家已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就有.3亿港元,在三大赛道中总市值最大。但二八效应明显,单百济神州一家公司的市值就逼近35家企业总市值9.1%,接近于市值排名后7家18A生物制药公司的全部市值总和。
不过,在医药行业中占最大比重的仍为化学药,00年化学药以亿元占49%的医药市场;其次是中药,以亿元占医药市场30%份额。但生物药年至00年年均复合增速最快,00年市场规模占医药市场1%。
医疗器械赛道的发展阶段则相对成熟。《报告》预计,该行业在00年至04E年会保持年均复合13.9%增速增长,相较年至00年19.3%的复合增速出现5.4个百分点的下滑,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复合增速为19.3%。未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主要受产品国产化率提升、技术进步、渗透率增加及国家不断加大政策支持等主要驱动因素推动。
这也导致其市值相对较弱,1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总市值为.5亿港元,不足制药行业的0%。
而市值差异同样较大。市值超过50亿港元、亿港元和亿港元的企业数量分别为8家、3家、1家,其中微创机器人总市值为该赛道最高,市值占比高达41.0%。
从子行业看,这些企业主要专注于血管介入、神经外科、非血管介入、糖尿病、诊疗设备、分子诊断等领域。其中,1家企业入局的血管介入领域参与者最多;主要适应症分布在心脏及血管疾病。
对于上市公司数量最少的前沿医疗技术赛道,目前主要以AI诊疗设备行业为主,不仅在01年由鹰瞳科技(.HK)实现了18A上市的零的突破,市场更是处于冲刺前期。
《报告》显示,年至00年,中国AI诊疗设备市场规模由1.47亿元大幅增至.亿元,预计年将增至.亿元。01年至0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5%,06年至年,年复合增长率为6%。
从盈收能力看,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已符合上市规则第8.05(3)条下的市值/收益测试要求、公司最少于过去三个会计年度的管理层维持不变,并最少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拥有权和控制权维持不变,则其股份名称可不带“B”标记。
目前,已摘“-B”的4家企业均为生物制药企业,依次为百济神州、信达生物(01.HK)、君实生物(77.SH)和复宏汉霖(.HK)。
展望未来:募资或继续下调,上市地因公司而异
截至01年1月31日,在港交所已递表未上市的18A公司共有3家。
按照赛道划分,相比已上市18A公司中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占绝对权重,在已递表未上市的3家公司中,生物制药仍占50%以上权重,前沿医疗与医疗服务所占比重显著增加,比例更加均衡。
从发行家数看,年~01年18A上市家数分别为5家、9家、14家、0家,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且下半年IPO数量往往偏多;而从平均募集金额看,在00年至01年上半年稍大,01年下半年略有回调。
《报告》预期,0年,18A公司上市规模会保持在近0家左右,平均募资金额则可能延续回调趋势。
“18A市场历经三年发展,已走过“探索期-狂热期-调整期”三大阶段。未来,一方面将有更多全球优质生物科技企业选择登陆18A市场,另一方面不同企业的IPO热度及后续股价表现将持续分化。”面向18A的未来,建银国际副行政总裁刘守建这样认为。
《报告》显示,18A发行受新股市场、生物医药板块冷暖影响,未来发行出现千倍认购的概率降低,但仍然是港股IPO市场的热点板块。
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掌握一定研发技术,但募资金额大、尚未实现盈利的医药企业,科创板上市是另一个选择,但其与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异同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