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超6400亿美元,罗永浩俞敏洪
流量是商业最好的“解药”,但却不是公司最好的“解药”。
距离双十一已经不足一个月,相关的预热已经开始启动。从年第一个双十一开始,到年第十四个双十一,相关的花样越来越多,但是“参与感”越来越少。
从全民购物的狂欢,到越来越多商家的狂欢。双十一已经不再是大促的特定符号,从品牌的角度而言,预售的时间越拉越长,交易的峰值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这是双十一以及的宿命,也是企业追求数字的最终结果。
当商业的行为成熟化之后,创新自然就会为成交额让路。
从0.5亿的成交额、27个品牌参与到成千上万品牌参与、亿成交额,时间换来的不仅仅是数字的定义,还有电商改变的生活。从这个维度而言,逍遥子带领的淘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重新定义了电商的意义。但是,随着时间改变的不仅仅只是创新的延续,而是创新的本身。
当跳动的数字不再反映电商带来的核心价值,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最重要的社会进步是什么?
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曾经说过:“不是去满足需求,而是去创造需求。商业的本质就是不断用超越用户期望的供给,创造用户的需求。”
时间的钟拨回到年,双十一的第二年。
双十一的前一个夜晚,技术团队给张勇抛来了一个难题,一个不完美的选择。要么接受“开天窗”,部分商品无法展示,要么接受黑白页面。
当时,张勇没有做过多的思考,选择了后者。最终家店铺参与,9.36亿成交额圆满地给了张勇以及阿里想要的答案。事后张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双十一只有24小时,总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决定,这是我必须保持的基本素质。”
网络的快捷以及移动互联的普及给了张勇极大的勇气,逐年上升的数据也让阿里的IPO成为了当年最亮的星。
年,马云提出了新零售。在移动大潮的席卷之下,新零售这一词就这样被创造了出来。从某种程度而言,马云就像一个构建图画的人,而张勇就是那个带领新零售队伍冲锋的得力干将。
年之后,阿里开始了无边界扩张。并购成了阿里的外在标签,拥抱变化成了阿里的内在标签。
一笔亿港元的交易,让阿里成为了高鑫零售的掌舵者,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则奠定了张勇在阿里的江湖地位,越聚越多的公司,汇聚成了“无边界”的阿里。年,阿里的市值超过了亿美元;年,阿里的市值超过了亿美元。在数字改变商业的背后,阿里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生态。而双十一,此时则退后成为这个生态里不大不小的一环。
在最高光时刻,阿里并没有选择和对手死磕,而是真正做到了“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年,阿里的新零售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双十一也进入了新阶段。
当时张勇认为,淘宝、天猫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平台,它们将成为阿里新零售基础设施的基座,集合集团在技术、物流、金融、云计算等方面的基础能力帮助全社会商业升级。新阶段需要更多年轻人的新视角和新思维,天猫要做的是重构新世界。
而这一年,阿里提到得最多的一个词是——“赋能”。
但也从这一年开始,平台之间创新战争彻底变成了数字的游戏,拉长的预售期以及不断攀升的数额,让那场为平复“光棍”意难平而创造的购物节,彻底变成了一场企业之间“攀比”的游戏。越来越多的套路和玩法,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兴致,尽管数据还在攀升,尽管“狂欢”还在继续。
当时间进入到年,“赋能”已经失去了踪影,双十一也开始变得“静悄悄”。一场拆篱笆的游戏重构了整个互联网世界的估值。
这一年里,疯狂“烧钱”的游戏得到了遏制,传统的互联网创业模式几近失效,而作为巨头的腾讯和阿里自然也没能“独善其身”。
两年的时间,阿里从.32美元的高位,跌破了美元的关口、跌破了美元的关口,最后也跌破了美元的关口……
两年时间,阿里的市值跌破了0亿美元的大关,下跌幅度超过了75%,市值蒸发超过了亿美元。
也许,今年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应该重新思索,阿里未来的方向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阿里的新答案?
今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带来了罗永浩和俞敏洪。在这场关乎流量的战场上,淘宝依旧能抓住流量的核心,但是没能跳出自己给自己画的圈。
毫无疑问,双十一已经步入“中年”,在中规中矩的“年纪”里,保证数据似乎是一个不出错的选择,但是这些真的是阿里所必须的吗?
张勇曾经说过:“你必须时刻醒着,睡觉也得睁着眼睛,你必须不断去学习、创新。最怕的是独孤求败,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以被超越的。”
我想,这可能是阿里当下最需要反思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