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苦难是一种财富华声在线

白癜风专家讲解补骨脂注射液的副作用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75144.html

文/赵志超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有句名言:“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然而,人,生来注定是要受苦的。苦是人生的底色,全然没有痛苦的人生似乎还没有出现过。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只要是人,都会要经历艰难困苦,甚至饱经磨难与痛苦。那么,苦难是怎样产生的呢?究其根源,有着内外的交替因素,外在的给予和内在的感受相互结合,交织在一起。当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相悖离时,苦难便随形而至,于是产生了精神和肉体的痛苦。

苦难,对人生来说是一种经历,一种淬炼,也是一种财富。

苦难是成长的必然经历。人来到世上,既要享福也要受苦。孟子有言:“哀莫大于心死。”其实,真正“心死”、无所期冀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是体味不到痛苦的。而没有苦难,或许正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苦难,是一种感情的体验和情绪的反应,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它伴随着幸福的追求而生,又为幸福的获得作着铺垫。有位哲人曾问他的三个徒弟:“我们来到人世问是为了什么呢?”第一个徒弟回答道:“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快乐。”第二个徒弟回答道:“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痛苦。”第三个徒弟回答道:“我来到这个世界,既要承担生活给我的磨难,又要享受生活赐予我的幸福。”这位哲人给前两个徒弟打了50分,而给第三个徒弟打了分。为什么呢?因为前两个徒弟只答对了问题的一半,而第三个才答对了人生的价值。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我们有幸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勇敢地承担起生活带来的重负和痛苦,也要好好地享受生活赐予的幸福。

苦难是成熟的必然经历。晚清名臣左宗棠诗曰:“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很多磨难与挫折,只有熬过苦难,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痛苦常常敲打着人的情感。在磨难面前,往往持有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心理上的沮丧,怨天尤人,从此沉沦下去;另一种是审时度势,沉着应对,不坠青云之志。前者是消极颓废,坐以待毙,让人叹息;后者是积极进取,忍辱负重,艰难中求生存、谋发展,让世人赞叹。湘军统帅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曾受到毛泽东的推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早年时也经历过军事上的挫折、朝中对手的攻讦、痛失老父的绝望以及政治前途的迷茫,但他通过读《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经典,从中窥测前人处世行事的诀窍,获取知识、借鉴经验、提升修养,让性格、思维有了更加成熟的历练,最终书生捧檄,带兵打仗、为官理政,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追求人生“三不朽”,最终成为晚清“中兴重臣”。金一南少将的煌煌巨著《苦难与辉煌》,写的是中国共产党艰难的奋斗历程,正是因为我们党在长期复杂的斗争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经历了种种磨难,才冲破了许多的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一步步走向了辉煌。

苦难是成功的必然经历。大凡经过磨难的人,他们不仅仅认识了人世间的真谛,而且也懂得了成功的道理,因此说磨难出智慧、出人才、出成果。“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凡是经历磨难的人,方能成就一番事业,甚至对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中国古代有句成语“蚌病成珠”,说的是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德国诗人海涅曾经发问:“诗之于人是否如同珠之于牡蛎?”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用更明确的语言发表类似的见解:“珠子是牡蛎生病所结成,作者的文笔却是更深沉的痛苦的流露。”失恋的痛苦催生了歌德的小说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玛丽.居里告别故乡,远走他国,愤发攻读,矢志成才。没有当初世俗观念对玛丽纯真爱情的夭折,或许就没有后来的居里夫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腐刑之后发愤著书,写下了《史记》这一不朽巨著。伟人毛泽东曾反复研读司马迁写给朋友的《报任安书》,并仔细地琢磨司马迁在书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毛泽东对司马迁推崇备至,经常用《报任安书》中的话来教育全党要经得起挫折,奋发有为,不为逆境所折服,并把是否经得起挫折作多考察干部的标准之一。

由此可见,苦难不光是人生的必修课,有时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可以令人省悟、砺人意志、激人奋进。

苦难可令人省悟。台湾著名画家几米曾罹患骨癌,他在刚得知这个噩耗时也曾灰心丧气,万念俱灭。漫长而痛苦的治疗时光,使他开始省悟人生,对苦难的折磨有了别样的理解。五年后,他的绘画风格大为改变,空灵的画风让人顿生喜爱。他说:“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海底,寻找希望的缺口,却又在惊醒时瞥见绝美的阳光。”如此意味深长的省察和感悟,全来自他曾经历过的痛苦。

苦难可砺人意志。苏轼说,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拨之志。太史公司马迁48岁时,遭受汉武帝残暴的宫刑,这对司马迁是不堪忍受的奇耻大辱,是比死刑更难受的戕害。但他还是以超拔的人格力量,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惊人毅力活了下来。他忍辱负重,效法前贤,敢于用直笔而著《史记》。他著《史记》不是为了好事,所以态度十分严肃认真;他著《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欲与祖先留下的经典一比高下,所以竭尽其才力与知识,一心一意为完成《史记》而述作。

苦难可激人奋进。作家沈从文,二十岁时脱下一身戎装,只身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北漂”,“找理想,读点书”。初到北京的他,“屌丝”一个,寂寂无名,连当时的新式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北京高校的入学考试也未曾通过,投稿的稿件也被人当废纸对待,绝望时一度欲哭无泪。然而,他为信仰而来,除了不断投稿,还写信给当时的文坛大佬,希望得到赏识。最终凭借自然淳朴的文字,加上早年的行伍生涯,让他积累的大量材料、培养的想象力,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闯出了个人的天地,写出了《边城》等经典小说,最终成为现代文豪。

怎样对待苦难呢?关键是要把握好“十二个字”——能熬、善忍、砺志、乐观、勇为、敢拼。

能熬。人生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关键在于熬。熬,不是逆来顺受的活着;熬,不是对命运的妥协。熬,是能量积蓄;熬,是生命升华。有些人熬着熬着,进取了,成功了;有些人熬着熬着,退缩了,失败了。人生总有逆境、总有挫折,不要抱怨怀才不遇,也不要抱怨生不逢时。“苦心人,终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法学博士冯仑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为什么用“熬”?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励,但你没有,普通人用消极、对抗、指责来发泄情绪,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在任何事情上学会转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个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别人依靠的肩膀。

善忍。中国有句古话,叫“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俄罗斯作家阿·托尔斯泰也说过,一个人要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须“在清水里洗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在盐水里腌三次”。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面对女儿任晚舟被美方无理拘扣、公司被无理刁难,作为父亲和企业总裁,可以想象他的心情。然而,任正非领导下的华为,没有选择让事态扩大化、尖锐化,或者被难以控制的舆论影响牵着走,而是选择了相信法律、尽可能在相对平静的司法状态下解决。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着眼大局的态度,彰显着理性、克制、专业的国际企业的格局和风范。今天华为的这种隐忍和冷静,是为了明天更长远的路程,是为了承担更大的责任,也是为了有更理想的结果。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面对痛苦时善忍,必将是一种境界的升华。

砺志。前中央领导人吴官正,童年时家境贫寒,经历了世态炎凉和艰难苦楚。他对夫人张锦裳说过:“虽然我们吃了不少苦,但这也是一笔财富。”正因为年轻时吃了许多苦,才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使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与工作局面,十分感念组织的关怀,常说是党和政府救了他的命,教育了他,培养了他,共产党是他的大恩人。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信念坚定,最终让他走向成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胸部以下失去知觉,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正是这些磨难磨砺了她的意志,使她有了更为远大的目标。她先后学习掌握了德语、日语、英语,成为当代青年励志进取、自学成才的楷模。她为什么能取得常人都不容易取得的成就呢?是因为她在承受巨大挫折的同时,也将挫折化为了动力,让挫折成为奴隶,一次又一次战胜了病魔。

乐观。家境贫寒,养母瘫痪在床,是“临汾最美女孩”孟佩杰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她并没有生活的重负所压倒,而是却以一副柔弱的肩膀顽强地支撑起这个家。她悉心照料养母,任劳任怨,不离不弃,并刻苦学习,做兼职挣钱养家……在镜头前,她灿烂地笑着,无人不为她的坚强感动。诚如诗人顾城所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家庭灾难带来的痛苦,并没有阻挡孟佩杰走向快乐的脚步。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今日的生活算是风生水起。他曾调侃自己是被上帝遗忘的苹果。刚毕业那会,马云和他的同学去应聘保安,所去的人中只有他没被录取,此后他又经历过种种失意与失败。但痛苦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反而使他养成了一种乐观的心态。而今,当你看到马云谈笑风生、从容自如,你不得不为他的乐观叹服。

勇为。导演李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不只是坐着等待,好运就会从天而降。就算命中注定,也要自己去把它找出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的人坐以待毙,有的人卓砺进取;有的人相信宿命,有的人改变命运。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就看你有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所以说,你选择今天怎么过,几乎就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你会发现,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更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成功模式。但是无论最后通过什么方式成功,最开始都必须站在行动的起点上,最后才有可能走向自己一直渴望的梦想。导演吴京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走过很多的路,换过很多的方向,不敢说有什么成就,到今天我觉得唯一能够让我拿出来炫耀的,可能就是我不害怕从头开始。”

敢拼。敢拼才会赢。被誉为“玻璃女王”的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15岁辍学打工,23岁时靠着2万私房钱创业,用了30年时间做到身家亿,成为中国“女首富”。周群飞出生于湘乡市一个农村家庭,家里非常偏僻。其父因为自制炸药,几度炸伤,最后双目失明、手指也被炸烂两根。等到她5岁时,母亲因为重重压力而自杀,整个家庭更是陷入了绝境。因为家里穷,还要照顾爸爸,周群飞那时候都是“半工半读”。她每天要砍柴、打猪草,然后回家喂猪、喂鸡,做家务和给爸爸做饭。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这位柔弱女子,反而磨炼出她坚韧的意志。

15岁那年,在广东韶关做桥梁建筑活计的表舅,领着还在读初二的周群飞辍学来到广东打工,在桥梁建筑工地看守工棚。4个月后,周群飞去了深圳打工,在工厂主要做手表玻璃。她到用业余时间读夜校,疯狂地学习各种技能,先后到深圳大学报考了会计、电脑、B牌驾照等好几个技能培训班。周群飞后来回忆:“我那个时候就是那种心态,只要你让我学,工资你给不给无所谓,我跟她们的追求不一样,因为她们都是从城里来的,她们有资本,我没有,就想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3个月后,周群飞向老板提出辞职请求,另谋高就。老板强烈挽留她,升她做工厂的管理人员,让她负责新成立的丝网印刷部。周群飞答应了,争从同事那里借来一本北京图书馆的《丝网印刷》,日夜苦读,终于在短时间内掌握了玻璃加工的原始工艺。靠着聪明和勤奋,她把丝网印刷部的做得红红火火,让老板刮目相看。

年3月,雄心勃勃的周群飞在深圳宝安区租了套三室一厅的民房,用2万港元开始创业,做的还是丝网印刷。为了寻找客户,她用最笨的办法,一家家去拜访,被保安赶、被狗吠都是常事。周群飞咬牙熬了过来,在行业内慢慢站稳了脚跟,生意也好了起来,从小作坊做到了几十名员工的工厂。

周群飞踌躇满志,于0年开始涉足手机视窗玻璃加工。翌年,她接到一个大手机品牌的单子,在业内一战成名。3年,周群飞成立蓝思科技,摩托罗拉在此时想推出新款的V3手机,找到了周群飞,要求采购蓝思科技生产的玻璃屏。但摩托罗拉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技术要求:玻璃屏在一定高度自由跌落后不会破碎;同时手机在使用中,如果玻璃破碎不会伤人。为了留住这份大单,周群飞3天3夜泡在实验室,和技术人员一起攻克技术难关,终于成功达到了摩托罗拉的技术标准。然而,问题还没解决,生产玻璃屏的原料来自日本一家工厂,但这家工厂和周群飞的竞争对手关系很好,于是联手想封杀周群飞。日本工厂故意刁难周群飞,说要先打款再发货,周群飞把房子卖了交了钱,但日本人就是不发货。周群飞万念俱灰,多年遭受的挫折一下子涌过来,在香港的街头,她甚至想跳轨自杀。但一想到自己年幼的女儿,又擦擦眼泪,开始想办法。她辗转联系到来自瑞士的另一种玻璃原料,然后经过摩托罗拉的同意,终于把这个原料用在了玻璃屏上。就这样,周群飞终于完成了这个单子,后来摩托罗拉卖出了1亿台V3手机,里面也有周群飞的功劳。

周群飞的蓝思科技也越做越大,发展到今天,成为了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品牌的供应商。世界上每2片手机玻璃,就有1片出自蓝思。虽已身家数百亿,但她仍然十分简朴,赶火车、吃泡面,背起一个双肩包抬脚就走。哪怕现在已经功成名就,她依然是当年那个勤奋、务实、肯干的自己。从打工妹到亿万富豪,周群飞付出了一切,她没日没夜地工作,为了企业殚精竭虑,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一切。但依然有不少人打压她,甚至编造谣言诋毁她,她总是淡然处之,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心胸是被委屈和痛苦撑大的,只有足够强大,才能赢得尊重。”

经历就是财富,这种财富就身历与心历所积累的精神财富。人生经历有两条路:一条叫做心历,一条叫做身历。心历引领着身历,身历丰满着心历。心若年轻,即使经历坎坷,人生与天地不老;心若老去,就算经历平静,人生也将步入荒年。心若老,心似死灰,则精神颓废,前路迷茫,“万事成磋砣”;心若年轻,则精神振奋,砥砺前行,路在脚下延伸,“风景这边独好”。

风雨过后是彩虹。对于经历苦难而能有所感悟并且奋发有为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并将受用终生。

努力的人生永不后悔!

年2月14日

(作者系湘潭市委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荣庭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6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