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聪明的北向资金砖家财
北向,由南向北的简称,本来是地理方位的表述词,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联系在一起,变成了对大陆(上海、深圳)和香港两地股市之间资金流向的专有名词。
准确表述应该是:北向资金指通过沪港通、深港通从香港股市中流入大陆股市的资金。
背景: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年,我国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及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
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计划是此后逐步放宽居民购汇限制和企业开设现汇账户的限制,目标是逐步走向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但是大家都知道,年的时候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
我国的香港地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也是风暴中心区域,虽然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港府维护了港币的基本稳定,避免了一场财富洗劫,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包括大陆也受影响。
别的不谈,起码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进程就受到了很大影响。
直到20年后的年3月,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十三五年规划纲要中提法还是:稳步推进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是无所作为。
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开通。两个通道的建立,使得中国A股市场通过与港股互联互通,间接实现了与全球资本市场的连接。
越来越多的国际资金发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价值和机会,纷纷借道沪股通和深股通进入A股市场。自此,在我国金融圈里,资金投向以香港为标志出现了所谓的南、北之分。
“北”指沪深两市的股票,“南”指香港市场的股票。北向就是外资流入大陆购买A股市场股票,南向则是内资从流入香港购买港股。
发展:从不足为惧到举足轻重
年8月份,北向沪股通和深股通成交总额今年首次突破人民币3万亿元,创开通以来第二高记录。同月,南向港股通成交总额也接近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
北向资金在A股累计成交额中占比已超10%,在有些个股和有的行业股票上,北向资金占比更高。
随着北向资金规模的增长,他们在某些行业或个股上已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了股票的定价权。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角色已经类似于股民口中的“庄家”。
实际上管理层对于外来资金的影响是有所考虑的。
比如,沪深两市设定了北向资金和南向资金交易限额,刚开始每日的额度是两市各亿元人民币,后来多次上调,最新的数字是每日亿元,合计亿元。
天长日久,北向资金有了今天的规模,也就有了今天的江湖地位。
谁钱多谁说话,强者才有发言权,也算金融市场一条默认规则。资金流入,股票活跃价格容易上涨,资金流出,交易冷清股价下跌。所以,持续流入才是关键。
但是,北向资金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因为这些资金经由香港市场进入,香港又向来是大陆看世界的窗口,北向资金的动向,某种程度上也被大家当做了国际市场“天气”“风向”的一种体现。
这或许才是人们把北向资金当作“聪明”资金的原因所在。
展望:
不管怎么说,在一些市场人士眼中,北向资金已经实实在在具备了较强指导性的作用,被当作重要的交易参考指标。
比如,人们总结出来下面这个指标:
北上资金净流入=当日限额-当日余额。申报未成交部分虽然占用北上资金额度,但未发生真实资金流动,不计入北上资金净流入。
每当北上资金流入较多,大家就跟风买入,一看流出就纷纷跑路,这叫“月亮走我也走”。
那么,“月亮”会不会把大家带沟里呢?
股市的事情,肯定不好说,我想恐怕也难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是,只要北向资金依然具备“窗口”资金的特性,它对交易的指导作用就不会消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