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5万亿港元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
近日,香港证监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年底,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资产同比上升2%至35.55万亿港元。其中,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规模同比增加8%至25.89万亿港元,但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却仅有10.58万亿港元,三年来首次同比下滑。
该报告提到,相关跌幅主要归因于客户持有的相关投资的价值变动。券商中国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权益资产配置比例高,和近两年来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或为港股高净值客户资产贬值的根本原因。
此外,随着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市场的持续扩容,报告中还提到,年香港进行资产及财富管理活动的从业员总数上升12%至5.4万人,主要源自保险公司销售及市场推广从业员的人数增长。但也有市场观点指出,目前财富管理市场供给过剩,产品良莠不齐,预计未来会有行业出清趋势。
香港资管与财管规模超35万亿据悉,此次共有家各类金融机构参与了香港证监会每年一度的《资产及财富管理活动调查》,受访机构数量首次突破千家。调查结果显示,在瞬息万变的严峻市况下,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依然保持稳健,管理资产按年上升2%至35.55万亿港元。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近几年,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规模持续增长,从年的23.96万亿港元到年的35.55万亿港元,三年增幅接近50%。
香港证监会投资产品部执行董事蔡凤仪也指出:“调查结果显示,在瞬息万变的严峻环境下,资产及财富管理业依然发挥出固有核心优势。证监会将继续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卓越的全球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和基金首选注册地。”
具体来看,截至年底,香港持牌法团及注册机构经营的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的管理资产按年上升8%至25.89万亿港元,但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却同比下滑6%,仅10.58万亿港元,这也是该数据三年来首次同比下滑。
回应者对此表示,私行业务规模跌幅主要归因于客户持有的相关投资的价值变动。
富途投研团队则告诉券商中国记者,权益资产配置比例高,以及近两年来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是高净值客户资产贬值的根本原因。年以来,权益市场表现不佳。年开年至今恒指已下跌24%、恒生科技指数已下跌45%,显示大跌环境下资产收益情况面临较大压力。
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对高净值人群的调研分析,不论是传统经济创富一代还是新经济创富一代,在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中权益类资产(股票、权益类基金等)占比较大,分别为27%与19%。
香港证监会数据也显示,在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业务中,上市股票仍占所投资资产的最大比重,截至年底占管理资产总值的47%。其余资产则分散至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债券、现金及存款等产品中。
与此同时,截至年底,香港市场信托持有资产按年上升5%至4.72万亿港元,其中位处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资产占信托持有资产总值的52%。
从业者人数一年增长12%尽管近两年港股市场尤其是权益市场表现不佳,但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从业人员总数却逆市增加12%至人。数据显示,当中升幅主要源自保险公司的销售及市场推广从业员的人数增长。
此外,年,香港进行资产管理及相关辅助职能的各类从业员人数也由人增加7%至人。其中增员幅度最大的是研究分析、资产管理、风险合规三大职能板块,同比增幅分别为12%、11%和10%。
不过,富途投研团队认为,当前香港市场存在大量不同类型的同质化产品,竞争相当激烈。同时随着新公司源源不断涌进市场,各家机构为了占据或维持市场份额,纷纷加大人力投入,推出更多产品,进一步导致供给过剩,良莠不齐,预计未来会有行业出清趋势。
截至年底,从投资者类型来看,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在香港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中占69%,而源自于非专业投资者(含散户)的管理资产的比例,则由去年的28%上升至31%。
而从产品类型来看,公募基金占香港的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的37%,其次是管理账户(31%)及私募基金(17%)。但比较产品扩容速度,则是私募基金规模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7%至4.44万亿港元;归属于管理账户的管理资产也按年上升8%至7.95万亿港元。
有趣的是,虽然香港基金经理仍然倾向投资于香港市场,年的投资额达2.99万亿港元,占本地管理资产的23%,但实际上这一比例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同时,香港基金经理还悄然增配了中国内地资产(同比增加6%),投资额为2.79万亿港元,占比21%,已非常接近香港本地规模。
而香港基金经理对亚太区及其他地区增配幅度更大,同比分别增加17%和48%。
责编:李雪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