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衰亡史第四章五年亏掉57亿
来源:市值风云
作者
罗兰
流程编辑
小白
“
“君子之泽,三代而斩”,几代香港电影人的余荫,已经严重透支。
”
有了前一个章节的铺垫,接下来分析天马影视的产品和财务基本面就容易多了,各位老铁也容易理解风云君的表述,减少争议。
另外为简化过程,风云君只分析三个财年的作品。(备注:以下票房数据均来自猫眼娱乐和BoxOfficeMojo)
一、财年:三部电影,部部败北
财年,天马影视制作的三部电影成功上映,它们分别是《精武青春》、《神探驾到》、《妈咪侠》,前两个是类型电影,最后一个是艺术电影。
首先是《精武青春》,这是一部校园青春题材的喜剧片,由香港知名导演邱礼涛执导,天马影视的执行董事也是黄百鸣的儿子黄子桓,担任编剧。
老实说,这部影片的剧本是硬伤,情节没有按照现在喜剧片通行的公式去设计,故事线不清晰,这就导致整部电影拍得既不“精武”,也不“青春”。
而且主要演员都是华语电影圈不知名的新面孔,虽是俊男美女,但是空有颜值,没有演技,明显不符合喜剧片以演员为核心的要求。
风云君认为,黄百鸣应该没有打算从《精武青春》身上盈利,而只是为了捧新人。片中的C位女主角吴千语在年17岁时,就获黄百鸣赏识,第二年就成为天马影视的旗下艺人及力捧对象。
女二号夏嫣,在年黄百鸣到北京电影学院挑选新人时即获赏识,是黄百鸣签约的首位内地女艺人。吴千语、夏嫣之后又出演了多部天马影视出品的电影。
其实在黄百鸣的早期电影《开心鬼》系列中,他就酷爱用年轻演员,所以当伯乐,捧新人没问题,就是风险要控制好。
《精武青春》内地票房75万元,香港票房17万元,这票房体量小得和艺术片有一拼,豆瓣评分3.5,无疑是烂片了,幸好本片成本低,拍摄周期才1个多月,亏也亏不了多少。
《妈咪侠》是一部低成本艺术片,由黄百鸣的老搭档高志森担任导演,内地票房14万元,境外票房88万元,总票房多万,豆瓣评分6.1。
既然是艺术片,风云君就不多说什么了,反正商业价值几乎没有。
上面两部电影都不赚钱,财年的业绩重任就落到了贺岁喜剧片《神探驾到》身上。
《神探驾到》由黄百鸣和邱礼涛联合执导,编剧依然是黄百鸣的儿子黄子恒,主要卡司不仅有古天乐、曾志伟、毛舜筠、林家栋等香港大咖级老戏骨,还有内地流量明星张翰、性感女神柳岩。
影片既有影帝影后,又有帅哥美女,聚合度如此高的全明星阵容,一看就是奔着票房去的。
《神探驾到》全球票房万元,其中内地票房万元,和超过万元的总制作成本相比,明显是亏惨了。《神探驾到》的豆瓣评分也只有4.4,即便上调0.5分,也没有达到及格线。
猫眼娱乐的数据显示,《神探驾到》的日排片量很低,最高也不过1.6万场,这在竞争激烈、大片如云的贺岁档,完全不占优势。
三部电影都不赚钱,直接导致财年天马影视的影视制作及发行业务,净亏损万港元。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二、财年:疑点重重的票房欺诈
财年,由天马影视出品并上映的电影共有三部,其中票房收入可以确认为当期收入的有两部,分别是《寻找心中的你》和《叶问3》。
《寻找心中的你》是一部爱情片,C位主角是之前提到的吴千语,估计这一次黄百鸣又是在捧自己公司旗下的艺人,而且还特地请来了梁咏琪、李克勤两位明星参演影片,共同助阵。
这部电影的布景和演员的表演都不那么尽人意,但基本还是按照爱情片固有的框架去拍,而且风格有点小清新,很合豆瓣用户的胃口,所以口碑还行,豆瓣上《寻找心中的你》的评分为7.4,算是相当不错的类型电影了。
《寻找心中的你》内地票房53万元,香港票房万元。猫眼娱乐显示,《寻找心中的你》在内地的最高日排片仅有场,日最高排片率仅为1.1%。
天马影视在财报里说,《寻找心中的你》的成本很一般(general-scale),由此可知其制作预算也不多。影片的评分达到7.4,表明其具备爆款的品相,只可惜天马影视无钱打磨,如果花钱做做宣发和推广的话,可能票房就不会这么惨了。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接下来是财年的重头戏,也是风云君要重点分析的影片:《叶问3》。
《叶问3》是《叶问》系列电影的第三集(不含外传),而《叶问》系列是黄百鸣专为香港电影打造的大IP,也是华语电影IP里最成功的系列之一。
虽然该系列的每一集所讲的故事不同,主题也不一样,但都是动作类型片,都是同样的创作班底,叶伟信是导演,黄子恒是编剧,甄子丹扮演叶问,熊黛林扮演叶问太太,动作指导是洪金宝或者袁和平。
先看票房成绩。《叶问3》全球票房11亿人民币,其中,内地票房7.7亿元,占比高达70%。
海外方面,《叶问3》是年度华语电影海外票房冠军(不含内地),其中香港票房万元,是当年香港票房最高的华语片,马来西亚票房万元,创马来西亚开埠以来最高华语片票房纪录,新加坡票房万元,打破了新加坡华语片历史纪录。
在境外《叶问3》算作年的电影,但是在中国内地,要算作年的电影,原因是上映的顺序不一样。《叶问3》是先于年年末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上映,而后才于年年初在中国内地上映。
从《叶问3》的题材看,这是一部严格按照标准模板拍摄而成的功夫片,而功夫片属于动作片的一个子类型,最早起源于香港,是香港商业电影特有的类型。
上世纪70年代,华裔武术宗师、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将《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多部电影推向市场并大获成功,由此开创了功夫片这一崭新的类型电影。
作为功夫片的开山鼻祖,李小龙不仅拓宽了香港商业电影的边界,为香港电影工业积累了丰富的资本和观众群,也为香港电影在年代冲出亚洲、风靡全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种新的样式,功夫片的重点在于展示格斗技能,以武术审美取胜,服装、道具、布景甚至剧情都必须围绕武术而展开,剧情可以粗暴,但是武打场面一定要有观赏性。
另外,不同于一般动作片的花拳绣腿和电脑特效,功夫片强调打斗的真实感,简单讲就是一定要真打,这就要求演员本身具有武术功底,必须是练过的,因此,功夫片的成败主要由演员和动作指导的专业性决定。
《叶问3》里,除了主演甄子丹、动作指导袁和平外,还有很多专业人士。比如和甄子丹演对手戏的张晋,就是中国武英级运动员,11岁就加入了四川省武术队,先后取得全国武术比赛陈式太极拳和太极剑冠军。
还有担任配角的泰森,更是世界著名的重量级拳击冠军。
正是由于众多专业人士的加盟,所以《叶问3》的武打戏才显得拳拳有肉、犀利流畅。虽然影片在情节上有瑕疵,但是在动作设计上硬桥硬马,能够为观众提供极为养眼的视觉冲击力,所以总的来说,《叶问3》是一部合格的功夫片,其在豆瓣上的评分为6.5。
按道理说,天马影视作为制片方,肯定赚了很多,但是影片在中国内地上映时,被爆票房造假。
天马影视收入的真实性,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年3月18日,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查实,《叶问3》存在虚假排场,场次超过场,涉及票房万元。同时,《叶问3》在内地的发行方还自己购买了万元的票房。
至此,《叶问3》的票房欺诈已坐实,合计金额万元。
不过,在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的处罚清单里,并没有出现天马影视的名字,而只有影片的发行方:大银幕(北京)发行公司(以下简称“大银幕”)。
那么,票房造假和天马影视有关吗?
我们来看看造假事件之后各方的反应。
黄百鸣对媒体表示:我们把这部戏的发行权卖给内地发行公司了,他们怎么做跟我们无关,亦无法控制。
甄子丹被问到《叶问3》票房一事说:作为演员的责任是尽心尽力演好戏,发行的事我不熟,又不能控制,我会催促黄百鸣,好好跟内地片商沟通跟进。
天马影视也发声明说:天马影视是出资出品《叶问3》和负责制作《叶问3》。电影是以传统卖埠形式,把全球各地上映收益卖给各地的发行公司,由他们自行宣传和排片,至于内地的发行方法,我们不太清楚。
根据以上说法,风云君基本可以判定《叶问3》的发行方式就是买断发行。
内地电影的分账比例大致是这样的:电影院和院线分得票房的60%,发行方拿10%,制片方拿剩下的30%。假如一部片子很有可能票房大卖或者制片方比较强势的话,可以直接将影片的票房收益权卖给发行方,提前锁定收益,这就是所谓的买断发行。
换句话说,发行方一旦采用买断发行,电影的票房收入就和制片方没有任何关系,发行方可以直接拿走分账票房的40%。(备注:之前香港电影被当成进口片,分账比例比较低,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订,港产片的分账比例已经提升到和内地电影同一个档次。)
既然《叶问3》在全球各地都采用买断发行,可为什么天马影视在财报中说,《叶问3》产生的收入需要通过票房分账产生?
两种说法明显是自相矛盾的,天马影视收入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年2月23日,香港上市公司十方控股(.HK)发布一则公告,声称要用1.1亿元从合禾影视手中收购《叶问3》在内地55%的票房收益权。1.1亿元值55%的票房收益权,%的票房收益权就值2个亿。
因此,黄百鸣最开始应该是将《叶问3》在内地的票房收益权,以2亿元左右的价格,转让给了合禾影视。
(十方控股年2月23日公告)
根据天眼查APP的数据,合禾影视全称上海合禾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于年注册成立,其控股股东曾是上海金融文化联合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金融文化”),而上海金融文化的股东之一是上海快鹿集团。
在十方控股发布上述购买公告之后,隔了两天又发布了一则公告,施建祥成为十方控股的董事会主席以及执行董事。这个施建祥正是快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合禾影视和十方控股之间的交易,明显属于关联交易,交易过程的关键人就是施建祥。
(十方控股年2月25日公告)
年2月19日,十方控股发布公告,称之前的定向增发新股已经实施完成,认购人A认购了1.6亿股新股,并成为十方控股的第二大股东,认购人A指的就是施建祥。
(十方控股年2月19日公告)
此后,施建祥还不断增持,截至年6月30日,施建祥已经成为十方控股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48%。
(十方控股财年半年报)
《叶问3》被曝票房造假后,“快鹿系”非法集资诈骗案终于浮出水面,根据相关媒体的公开报道,《叶问3》这个项目虽然是由天马影视立项并制作,但是该项目在内地的票房收益权,很快就以2亿元卖给了合禾影视,而合禾影视是没有钱的,只是充当项目的渠道而已,并非真正的资金提供方。
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合禾影视将《叶问3》证券化,包装成金融理财产品,然后通过十几家P2P、众筹平台向个人投资者出售,不少平台为快鹿集团的关联公司,如金鹿财行、当天财富等。
这些金融产品承诺的收益率很高,为了忽悠投资者,《叶问3》的票房就必须高。
根据天眼查APP的数据,《叶问3》在内地的发行方大银幕,于年初就被快鹿集团收购,正是通过大银幕,快鹿集团才得以实施票房欺诈。
而施建祥入股十方控股,并从自己控制的合禾影视那里买下55%的票房收益权,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是抬高上市公司的股价,快鹿集团注水《叶问3》的票房,十方控股短期业绩就能冲一波,股价就能上涨一波。
风云君注意到十方控股的股价在年3月4日,即《叶问3》在内地的首映日,暴涨了22%,而股价的上涨行情,早在年年末就开始启动,与快鹿集团收购大银幕的时间点基本吻合。
第二个好处是保证资金链不出现断裂,合禾影视从十方控股那里拿到1.1亿元的认购款,这笔钱可以用来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防止出现兑付危机。
虽然目前没有实锤证据证明天马影视直接参与了票房欺诈行为,但毫无疑问,天马影视从《叶问3》身上获取的大部分收入,根本就不是来源于票房,追本溯源其实是那些P2P投资者的钱。
财年,天马影视的影视制作及发行业务收入为3亿港元,其中大约有78%不是票房分账所得(考虑人民币汇率因素)。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三、财年:一半实力,一半运气
财年,由天马影视出品的两部电影上映,分别是《反贪风暴2》和《赏金猎人》。
《反贪风暴》系列是黄百鸣除了《叶问》系列之外,倾力打造的又一个香港电影大IP。从题材上看,《反贪风暴》系列走的是正宗的香港犯罪片的路子,内容和风格都带有浓厚的香港电影黄金时期同一类型片的特色。
该系列目前拍了四部,故事线一直围绕香港廉政公署工作人员的反贪反腐任务推进。核心创作人员包括:导演林德禄、编剧黄浩华、主角古天乐。
《反贪风暴2》的叙事节奏、戏剧张力大致相当于一集90年代香港电视剧的水准,豆瓣评分为5.8,口碑基本及格。
如下图所示,实际上从《反贪风暴1》到《反贪风暴4》,其豆瓣评分都落在及格线附近。对于一部中规中矩的港式商业片,不能期望太高。
《反贪风暴2》全球总票房2.13亿元,其中内地票房2.08亿元,占比高达98%。根据猫眼娱乐的数据,《反贪风暴2》的内地排片率并不高,没有超过20%,但是票房在上映之后的第四天就破亿,成绩喜人。
天马影视在财报里说,《反贪风暴2》的制作成本不大,预算也就一般规模,影片的投资回报率应该不错。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赏金猎人》是一部韩国与内地、香港合拍的片子,由赏金制作有限公司(BountyProductionsLimited,以下简称“BPL”)投资并制作,BPL是天马影视的合营企业,由天马影视、欣亿(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及韩国公司BountyYoohanhwesa联合出资设立,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赏金猎人》这个电影项目。
BPL注册地在香港,但是主要的营业地点在中国内地。持股方面,天马影视持有BPL40%的股权,投票权的比例则为33.33%。对于BPL这笔长期股权投资,天马影视是以权益法进行入账。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预算方面,《赏金猎人》的投入约为亿韩元,折合港元1亿左右。影片对天马影视利润的贡献是放在应占一家合营企业业绩这个科目下。财年,天马影视从《赏金猎人》身上获得的收入为万港元。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财年年末,天马影视持有BPL权益的账面价值为万港元,财年就直接降为46万港元。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合营企业账面价值的减少,是因为BPL把所得的票房收入最后以现金股利的方式,派发到各个持股股东,当期天马影视从BPL那里收到的现金股利为万港元。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现在我们可以粗略算一算天马影视投资《赏金猎人》的回报率,这部电影从年6月开始立项,到年6月正式上映,从投资到兑现收益历时2年,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成本万港元计算,《赏金猎人》两年期的总投资回报率为27%,年化收益率13%。
《赏金猎人》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喜剧类型片,制片团队中有小一半是韩国人,比如导演是韩国人申太罗,男主角是韩国长腿欧巴李敏镐,另外还有内地艺人唐嫣、香港艺人钟汉良加盟。影片的编剧依旧是天马影视的执行董事、黄百鸣的儿子黄子恒。
风云君之前就一直在强调,喜剧片要成功,主角一定要选好,合格的喜剧演员不能完全顾及自己光鲜亮丽的形象,要放得开,比如周星驰作品《少林足球》里的赵薇,可以扮丑,或者直接整一个光头形象。
类似李敏镐、唐嫣这样的帅哥美女,明显就不适合出演很搞笑的角色,他们更应该去演爱情片。总之,《赏金猎人》全程就是看脸,完全不按照喜剧片该有的逻辑去拍,其豆瓣评分为5.1,的确是如假包换的大烂片。
虽然是烂片,但必须承认《赏金猎人》最后还是盈利了,全球票房有2.23亿元,其中内地票房2.13亿元。这得感谢李敏镐、唐嫣等主演拥有超高的流量和人气,否则制作这样的片子,票房扑街的可能性很大,只能说天马影视的运气比较好。
其实和《反贪风暴2》相比,《赏金猎人》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前者的投入明显比后者要少,但是票房却差不多。根据天马影视财年年报的数据,《反贪风暴2》的成本大约为万港元,净赚万港元,投资回报率为36%,比《赏金猎人》要高十个百分点。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四、影视制作及发行业务总结
天马影视除了在财报里列明了利润表外,还单独列出了各项业务的收入利润表,以便公司管理层更好地在各个业务之间进行资源分配。
如下图所示,天马影视的业务可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影视制作及发行、电影放映、后期制作还有广告营销及出版。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需要说明的是,单个业务下的利润不是指该业务的毛利润,而是毛利润中还要再减去与该业务相关的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利润。而天马影视联合或者合营企业所产生的价值变动、投资收益以及现金股利等均不计入在内。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由以上定义可知,单个业务的利润其实可以近似等于该业务的营业利润。因此,我们可以把影视制作及发行业务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
-财年,由天马影视制作并上映的电影共有7部(含合拍片),其中类型片6部,艺术片一部,这里只谈下图所示的6部商业电影。
从上图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6部电影合计票房15.8亿元,其中内地票房12.3亿元,内地票房占总票房的比例高达78%,说明天马影视虽然出品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港产片或者港式合拍片,但主要面向的是内地市场,目标观众是内地观众。
第二,对票房贡献最大的两部电影《叶问3》和《反贪风暴2》,均属于黄百鸣打造的IP系列,从题材上看,前者是功夫片,后者是犯罪片,都是香港电影比较擅长的类型。
第三,6部电影里,光一部《叶问3》的票房收入,就占总票房收入的70%,如果再加上《反贪风暴2》的话,两部影片直接贡献了总票房的80%,这说明影视制作及发行业务的收入集中度很高,其余影片要么纯属打酱油,要么就是培养新人,没有商业价值。
第四,6部影片中,成本过亿的只有《叶问3》,而票房过10亿的也只有《叶问3》。《叶问3》、《反贪风暴2》、《赏金猎人》三部影片的票房合计占总票房的比例为97%,而这三部影片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叶问3》的成本更是超过2亿元。
这说明,只有大片才能赚大钱,投入越多,赚得才能够多,这也符合目前全球电影行业的发展方向。
以中国为例,-年,中国内地上映的电影数量从部增加到部,其中,票房在10亿元以上的电影数量从8部增加到17部,10亿元级别的电影数量占总上映电影数量的比例从1.74%增长至3.24%,虽然增幅有限,但是依然在增长。
票房收入方面,10亿元级别的电影所产生的票房,从年的亿元大幅增长至年的亿元,其占总票房的比例也从年的30.6%大幅增长至年的57.1%。
10亿元级别电影的票房占比增长幅度,要远远超过其数量占比增长幅度,说明票房越来越向大片集中。
不仅头部影片的票房集中度越来越高,头部内部也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
-年,票房Top10电影的票房总收入从亿元增长至亿元,Top5电影的票房总收入则从95亿元增长至亿元。后者占前者的比例从61%增长至70%。
同期,Top3电影的票房总收入从64亿元增长至亿元,占Top10电影票房的比例从41%增长至49%。
以上数据说明,整个电影行业的头部效应显著,票房收入越来越集中于大片,而大片的票房收入则越来越集中于投资规模更大的超级大片,马太效应是层层递进的。
下图是年中国票房Top10电影的成本明细,有些制片商以商业机密为由,不对外公布影片的成本,风云君就直接根据近几年同类型影片的成本,给出一个估计值。
这10部电影中,没有一部的成本是低于1亿元的,而《复仇者联盟4》、《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两部影片的成本更是分别达到25亿、14亿人民币。
当然了,这两部影片是好莱坞生产的、面向全球市场的超级大片,大市场,大投入可以理解。要是除开这两部,剩下的8部影片,平均成本高达3亿元,成本中位数为3.25亿元。
以同样的方法,风云君计算出了-年,中国票房Top10电影的平均成本以及成本中位数。我们可以看到,大片的整体门槛确实是越来越高的,平均成本从年的2.2亿元增长至年的3.5亿元,同期成本中位数也从1亿元增长至3.25亿元。
那种投入少,但是最后票房大卖的电影,不是不可能,只是概率太小,未来都是大片的天下,而且大片的最低标准也在逐渐变高。
既然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才能获得高额的票房,那小制片商是不是很难在市场上活下去?嗯,确实很难,因为发展不平衡、马太效应显著就是当下电影行业的演进趋势。
资金规模有限的小电影公司要想成长,比较好的选择可能就只有两个。
要么把自己卖掉或者部分卖掉给一个更有财力的金主,这样就能获得资金支持甚至可以成为金主旗下的一个业务板块。
典型案例如阿里影业入股AmblinPartners,后者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于年成立的制片公司。腾讯影业也于年4月宣布收购美国制片商SkydanceMedia近10%的股份。AmblinPartners与SkydanceMedia在体量上明显就不如好莱坞那些大厂们。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公司前期先不要去主控、主投电影,而是作为联合出品方,参与跟投一些大片,等公司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资源和资本之后,再去开发自主内容,独立制作大片。
这个发展路径虽然比较慢,但也不失为一个稳妥、可行的策略,像《红海行动》、《流浪地球》背后都有30家左右的出品方。
大的制片商其实也很愿意邀请小的制片商共同投资大片的,因为这样可以分担风险。
像天马影视这种总资产规模不到10亿元的小制片公司,出品的电影不仅成本低,还都是自己主投、主控的,可想而知,其电影制作业务不会好到哪里去。
由于财年的《赏金猎人》所贡献的利润,是算在应占合营企业业绩下的,并不算在影视制作及发行业务里,所以我们要估算一下该片为天马影视带来的收入以及营业利润是多少。
合营企业BPL在财年的营收是1.53亿港元,综合开支为0.06亿港元,以天马影视持有BPL40%的股权为基准,《赏金猎人》对天马影视收入的贡献是万港元,对其营业利润的贡献是万港元。
(天马影视财年年报)
在财年影视制作及发行业务的收入及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赏金猎人》所贡献的收入及营业利润,就可以得到财年该业务实际的收入和营业利润。
如果把时间拉长我们可以看到,-财年影视制作及发行业务的营收波动比较大,营业利润的波动也比较大。营收最高为4.2亿港元,最低仅为4万港元,营业利润最高为万港元,最低为负的万港元。
但凡收入高,营业利润高的财年,比如、以及财年,都有《叶问》系列以及《反贪风暴》系列两大IP电影上映。
影视制作及发行业务的营业利润率也起伏比较大,走势极为难看,其中财年的营业利润率竟为负的95%(具体原因风云君会在后面进行分析),财年的营业利润率也为负的41%。
可以说,公司影视制作业务的业绩主要就靠《叶问》和《反贪风暴》两大IP系列了。
不过即便是这两个系列,也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从豆瓣评分上看,《叶问》系列的口碑整体上明显要好过《反贪风暴》系列,前者都在6分以上,有的还超过7分,后者基本都在6分的及格线徘徊,比较危险。
风云君在前一个章节就定下了标准,合格的制片商,应该保证自己出品的大多数电影都在6分以上,龙头电影可以冲击8分以上。
反观天马影视出品的电影,大部分都是6分以下的烂片,只有龙头电影才能达到及格线以上,说明天马影视制造爆款的能力确实不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