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和腾讯还能继续持有吗年第12

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以年观日,否泰无澜,人心无恙,天下无事;

以日观年,否泰以极,人心不安,天下大乱!

东航飞机失事,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机上共有人,搜救还在继续,但希望应该是非常渺茫,飞机失事的概率虽然比较小,但出事后生还的可能也比较小。上海疫情防控也是引发讨论,上海现在是每天确诊突破千例且呈快速上升之势,而深圳基本上已经控制住了,在小区已经被封快2个星期了。

本周资本市场上热点较多,最重要的就是中概股纷纷推出回购计划,阿里回购亿美元,小米回购亿港元,阿里开创了中概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回购,腾讯周五收盘后发布公告回购3亿,由腾2亿变成了腾3亿,且在业绩沟通会上还说不一定回购,腾讯就是只做不说的,我喜欢。

本周没有交易,但将前面中签的2个可转债卖出,本周新中可转债3个。本周实盘大幅回撤,到周五实盘本周浮盈-3.94%(不含京东分红),实盘今年累计浮盈-13.34%,又是亏钱的一周。

本周中国平安和腾讯控股公布了年财报,两个公司年的业绩均不理想,平安是在预期内的不理想,腾讯第四季度业绩也是很糟糕的,那么这两个股票还能继续持有吗?我们来看财报分析。

中国平安年财报分析。本周把中国平安财务认真看完,感觉不太好,原来认为寿险改革今年二、三季度应该能够完成,看完财报后感觉悬了,不好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代理人虽然数量下降了,但质量并没有明显提升。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代理人活动率、代理人收入等均是下降的。造成新业务价值、新业务价值率、首年保费、内含价值营运回报率、营运ROE等指标均是下降状态。

第二,保险主要支出项大比例提升。退保金占保费收入由比较稳定的3%左右提升到了近7%,合同赔付支出占保费收入由不到30%提升到了35%,而保险责任准备金提取比例由30%到38%又下降到35%左右,可能是提取的准备金不足。

第三,投资收益率下降,由5.1%下降到4.6%,当然今年华夏幸福计提,公允价值损益和投资资产减值损失多了亿,但扣除这个总投资收益还是减少的-亿收益。

第四,客户质量没有明显的提升。个人客户数量没有明显提升,特别是互联网客户数量今年没有怎么提,特别是个人买的平安车险送的元现金买药非要每个季度刷1次,每次不提超过元,客户体验非常差,高浄值个人客户才22万人,基本没有增加,与招商银行相比差多了。

另外还有几点个人感觉不是太好的,第一,金融+科技的概念弱化了,重点提“金融+医药”的战略,一直觉得搞金融的搞科技、搞科创就是伪命题,两者的文化、价值观相差太大了,金融+医疗个人觉得也不一定走得通,但寿险和养老、医疗结合还是比较有想象力的,综合金融应该是中国平安的首要战略;第二,寿险作为中国平安最重要的业务,其业务负责人不在中国平安集团的领导层里面,陆敏退休后到现在已经1年多时间了;第三,领导层里面有点奇怪的是按照一般人理解最有可能接班的是谢永林,但财报上陈心颖的薪资最高,姚波次之,而且在业绩沟通会上,陈和姚回答提问的次数最多,马明哲这次好像就没有回答问题,还有一个风控审计的负责人叶素兰也退休了,一个人的工作分给了张小璐和胡剑峰,张小璐的薪酬列第三,比谢还高,还有就是高管居然拿的上税后薪酬,税都是公司承担的。

当然,中国平安财报也有惊喜的地方,主要是资产质量还是比较好的,资产合计超过了10万亿,净资产超过了1万亿,规模在近一步的增长。资产增加了多亿主要是增加了发放贷款及垫款亿,债权投资增加亿,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投资资产增加0亿;另一方面中国平安持续加大分红力度,加大回报股东力度,年分红+回购+回购小股东股份达到0亿以上,年是多亿,年是亿,年是亿,年是亿,年是亿,增加非常快。

小结:中国平安应该是不仅仅是寿险业务面临改革,其整体发展也面临调整,一方面是10万亿的规模足够大了,不能再大了,你懂得。二是管理层面临新的接班人选择。当时投资中国平安的定位也是当买养老保险,打新股配置,收分红,希望有10%的收益,目前这个价格的中国平安个人觉得还是能够给10%回报的希望还是很大的,目前中国平安的股息率达到5%以上,如果跌到40元及以下,股息率达到6%,所以对中国平安原则上保持目前的持仓不变,如果跌破40元,股息率达到6%以上再适当加仓主要是为配合打新股,另外超过1.8万亿要减仓。中国平安个人还是选择继续持有,除有特别低价机会再适当加仓外,持股不动。

腾讯公布年度业绩。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亿,同比增长1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的净利润(下文简称归母净利润)亿,同比增长41%;经非国际准则调整后的归母净利亿,同比增长1%。其中第四季度单季营收亿,同比增长8%,环比增长1%;单季归母净利亿,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经调整单季归母净利亿,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22%。其中京东股票分红录得收益亿元,是国际准则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经调整后数据,是做如下调整后计算出来的:报表归母净利亿-投资收益亿+(①股权激励成本亿+②收购形成的无形资产及商誉的摊销减值亿+③其他22亿)-上述项目所得税还原31亿=亿这其中投资收益(包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视同处置收益等未收到现金的“计算”收益)。

经调整归母净利亿,年度同比增长1%。其中第四季度经调整后的归母净利润亿,同比大幅下降25%,环比增长-22%。这个数据是很糟糕。主要是全年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同比增速仅6%,创近十年来最低增速纪录,但国际游戏市场的31%年度高增长撑住。通过公司的利润表和业务分项披露,我们可以发现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6%的情况下,经调整归母净利仅增长1%的两个核心原因:第一,新增营收大部分是由毛利率更低、净利率为负值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部门创造——其中主要是支付和云。该部门贡献了全部营收增长亿(-)里的亿(-),占比/≈57%。第二,增值业务(主要是游戏)和广告业务的毛利率,均有比较明显的下跌,其中增值业务的毛利率从54%微跌两个点到52%,广告业务的毛利率从51%大幅下降至46%。利润表的对比数据,还能告诉我们:影响经调整毛利率和经调整归母净利的因素,一是成本上升2个点,由54%上升到56%,二是管理费用率上升2个点,由14%上升到16%,两者加起来4个点影响净利润亿元。

这其中成本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成本偏高、毛利率偏低的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收入增速较快,高毛利的增值服务(主要是游戏)及广告业务增速较慢,导致的的收入结构变化造成的。

那么管理费用额外增加主要受研发支出增加影响,而研发支出里主要又是雇员成本(包括股份酬金支出)的增加,年全年研发支出亿,同比增长33%,其中雇员相关开支亿,同比增速更高,达到36%。年腾讯及其应占联合营公司支付的股份酬金是亿,相比年的亿,直接多出亿。

小结:虽然腾讯控股的业绩低于预期,但由于其股价已经大幅下跌,提前反映了业绩下滑,针对互联网行业,个人觉得和房地产行业差不多,ZC层面不会有更多的新ZC出来,互联网科技发展的天花板还远没有到来,腾讯的护城河仍然还在,还很深很宽,特别是伴随着中国“卡脖子”技术的攻克,后续物联网、AI智能化等业务可能是下一波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方向。从估值方面看2.8万亿市值,减去股权投资已经上市公司的价值0.8万亿(不含未上市的0-亿投资),剩余还有2万亿,按照亿净利润,也就16倍PE,即使年净利润下滑到0亿也只有20倍PE,也属于合理范围,如果股价跌到港元,市值2万亿,则不算投资价值,按照0-1亿净利润算,只有10-12倍PE,超低估,所以后续如果腾讯跌破前期低点(估计可能性也不大),到、港元再加点仓,如果不下跌,则目前仓位原则上不动。

本周把《股市真规则》看完了,收获还是很多的,写了读书笔记,文字有点多,后面单独发。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欢迎“分享”,如果你想给作者鼓励请“点赞”和“在看”,同时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