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民营巨头险些破产盲目扩张致负债60
来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ADolphin
“我错了”、“对不起”。作为资产上千亿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袁亚非坦然面对了自己过往的“盲目”。
近日,长期背负债务危机的三胞集团高票通过了“重组计划”。三胞集团将通过处置非主营业务资产来清偿债务。
这意味着,三胞集团的流动性危机将面临解除。在此关键时刻,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不仅向各方表达了感谢,同时也承认集团危机源自自我膨胀、盲目扩张。
曾经的袁亚非自信且果敢,且从不相信运气。从公务员下海起,作为一个门外汉,他只用了3年就从一无所有到坐拥2亿资产,自身也一步步成为身价亿的南京首富。面对过去,他曾自我评价是“无知而无畏”。
与柳传志等有着深厚IT知识的创业者不同,袁亚非在这个行业犹如“旱鸭子”,对电脑的一窍不通使得他在汹涌IT浪潮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凶猛之路”。他没有别的爱好,专注做事业成为他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
但前期有多风光,危机来临时也就有多落魄。大厦将倾,他不得不苦苦支撑,数百亿债务使得这家巨无霸险些破产。可以说,三胞集团成也他,危也他。
下海创业,独创“IT大卖场”
袁亚非出生在一个公务员家庭。由于父亲常年调任,他也不得不跟着从重庆搬到了湖北,又陆续转去北京和河南。直到其父亲退休,才正式定居于南京。
年,就读审计专业的袁亚非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体制,成为一名公务员。在体制里,年轻的袁亚非斗志激昂,为了能够证明自己,他开始写文章并得到领导的赏识。然而,天不遂人愿,新旧领导交替,新任领导并不重用他。
没有伯乐,他感到了失望。在同事的提议下,已就任当地区委办公室秘书的袁亚非选择辞职下海。
年,口袋里仅2万元袁亚非在一间民房里开始了创业生涯。从买卖大米到服装,他全都失败了,仅有的资金成本基本赔光。
眼看走投无路,机遇又来。袁亚非意外从做电脑生意的朋友口中得知,该行业利润有20%~30%。他借了10万元和朋友直奔深圳,开始了电脑生意。
与同行不同,袁亚非的电脑多从香港进货,成本多与港币汇率挂钩。年,港币汇率出现了自改革开放后的最高值,1港元能兑换1.4元人民币。
借着汇率差,袁亚非拥有了比同行更高的利润空间和降价空间,也因此挣到了第一桶金——30万元。
拿着钱,袁亚非在珠江路电脑城正式创办“三胞电脑“装配公司。但由于门店位置差,袁亚非的生意难与同城店主竞争。敢想敢做的他,用元在报纸上买下广告位,并打出“全市最低价”的口号。这一举动,让“三胞电脑“在同行中脱颖而出,订单络绎不绝。
效果颇丰的同时,也引起电脑城其他店家的警告。不过,胆大的袁亚非并不甘愿受同行威胁,他反而看到营销的作用,立即加大广告投入。但由于资金有限,当营销成本过高时,进货就会受阻。袁亚非就又心生一计——赊账。
用元赊5万元的货,用5万赊50万。借用高杠杆,袁亚非的生意迅速扩张,门店数量渐渐席卷电脑城,达到11家,产品也愈加丰富。
到了年,三胞电脑已经拥有2亿资产,遍布服装、证券、地产、娱乐等行业。此时的袁亚非已成为南京电脑大王。
这一年,联想电脑市占率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家用电脑迎来高峰期。袁亚非意识到了现有模式的局限性,加之受到沃尔玛卖场的启发,他通过对国际企业成功销售模式的分析,独创出“WDM大卖场连锁经营模式”。
年,袁亚非找到上市国企宏图高科董事长刘晓峰,两人共同合资2亿元创办“宏图三胞”,其中三胞控股55%。袁亚非的“IT卖场”时代也随之正式开幕。
自我膨胀,沉迷并购扩张
“IT大卖场”作为行业新销售模式,在落地过程中,必是艰难重重。
从大卖场的信息化建设到扁平化渠道通路,宏图三胞历经多次尝试与调整,才使得“大卖场”模式走上了“正轨”。年,宏图三胞的门店已达20家,销售收入25亿元。这一年,国美的IT产品销售额仅为7亿元。
IT大卖场的成功,让袁亚非的野心日渐膨胀。年,宏图三胞另一大股东宏图高科陷入危机,袁亚非趁此以低于市场价,总计2.6亿元将宏图高科拿下,并通过重组,使其顺势成为宏图高科实际控制人。这也成为袁亚非事业上,第一家上市公司。
宏图高科并购的成功,令早就深谙“杠杆游戏”的袁亚非找到了新的商业规划。他先是向银行质押上市公司股票,再用获得资金的来收购新公司,再质押再收购。
年,袁亚非又吞下南京另一家国有上市公司——南京新街口百货公司,并成为其实控人。而进军百货零售行业后,他又顺势买下百货周边的地产。在巅峰时期,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的南京最繁华地段新街口里,有一半的大楼都姓袁。
尽管手握2家上市公司,但他仍然觉得不够。年起,海外经济下行,三胞的国内实体零售也备受电商冲击。急需新突破的袁亚非再次高举杆杠。
当时,国内资金流动性强,融资环境较好,袁亚非一边融资一边并购,从零售到生物医药行业,从国内到海外,不断壮大三胞集团。
在这场资本游戏里,他“杀红了眼”。“买买买”,成为当时三胞集团最大的标签。资料显示,当时三胞集团收购企业数量超20家,其中亿元收购达15家,范围遍布英国、美国、以色列。他还曾想要拿下麦当劳中国区合作,只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在这些收购行为中,袁亚非的做法却十分粗暴。可以说,只要看中了就收购,且不在乎收购价格的高低,更甚者,他只买最贵的。
比如,他用16亿元收购福来德币,创下我国零售业海外并购的最高纪录;后来又以8.19亿美元买下美国生物医药公司Dendreon,创下中国企业收购美国药品的最大交易纪录。
在一步一步地收购中,三胞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鼎盛时期资产高达亿,而袁亚非的身价也早在年就已经达到亿。不过,高杠杆带来的辉煌总是短暂的,三胞集团的危机来得迅速又猛烈。
负债百亿,坚持不破产逃债
年,国内政策收紧,三胞无法得到长期贷款。但由于其投入的项目回报周期又很长,资金紧张就在情理之中。
彼时,万达已经开启“卖卖卖”模式来回笼资金。但袁亚非已经深陷杠杆游戏,无法融资就以债养债,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年,诸多银行对三胞集团停止贷款,三胞集团暴雷。资金流动性危机使得三胞集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股价大跌。
随后,多家当地金融机构要求其未到期债务提前还款,并对集团旗下资产陆续进行查封、冻结,千亿巨头就此跌落神坛。这一年,三胞集团总资产仅剩亿,负债高达亿。
现实面前,袁亚非终是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当时,袁亚非就立即宣布了“亿瘦身计划”,多番出售非核心资产。然而债台高筑,亿的资金也无法挽救三胞集团的危局。袁亚非甚至主动出售私人飞机还债,总计8亿元。
据企查查APP显示,截至目前,三胞集团涉及清算信息达97件,股权冻结达件。另有2家关联企业破产重整。
年,三胞集团决定进行债务重组。值得一提的是,三胞的财务重组计划与传统破产财务重组不同,而是采用了“协议重组”,并声明三胞集团坚决不破产,不逃债,不赖账。
实际上,袁亚非的四处奔走,让三胞集团得以苦撑不至于“轰然倒塌”。而在看似大量“卖卖卖”的背后,三胞依旧保留了一部分优质资产。其中,大健康业务就是袁亚非认为的三胞的“救命稻草”。
年11月最后一天,三胞集团的重组计划正式通过。袁亚非也因此发长文激动致谢,并承诺积极偿还债务。而经此一次,袁亚非也意识到了玩弄杆杠游戏的危险性。
如今,虽然希望降临,但面对被大量冻结的资产如何解封等问题,袁亚非也依然需要努力给出能令市场信服的答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