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香港,路不是这么走的
1
香港!
要讲香港,则无法略过香港的历史。
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年10月24日,清政府和英国又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年6月9日,清政府又被迫和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
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
先辈告诉我们,要勿忘历史!
香港被割让给英国之后,遍布全球的英国商人和各种资本不断涌入到这个人口只有三千多人的贫瘠渔村。
年,英国商人把股票这个金融的种子带到了香港,这一年,香港股票经济协会成立,年更名为香港经济商会,年又和香港股份商会合并,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
如果大家看过美国的纪录片《华尔街》的话,在17世纪中叶,一群顶着黑色礼帽,穿着灰色燕尾服的股票经纪们在华尔街梧桐树下的泥泞马路边上撮合交易、讨价还价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而这一幕,被原封不动的搬到了年后的香港。
2
但是,香港的股票市场很长一段时候都是英国人的牌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解放战争和上海交易所关门歇业,大量的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大佬把资金和资源搬到了香港。
由于当时香港的股票市场都由英国人把控,所以华人对股票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
年12月17日,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李佩材家族子弟李福兆带着一帮人成立了远东证券交易所,专门为华人提供股票交易报价等服务。
随后的三年内,金银证券交易所(年)、九龙证券交易(年)也都陆续成立,和英国人主导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形成了分庭抗礼的态势。
一个城市拥有4家交易所,这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但这也给香港的监管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每家交易所为了让企业在自己的交易所上市,把一些只拥有劣质资产的公司都给予了放行通过。
那个年代,经常看见只有几艘破船、两栋老旧建筑的公司把资产打个包就IPO了。
市场乱象之下,香港政府不堪其烦。年,在香港政府的高压之下,四家交易开始筹备合并,年4月2日,四家交易所正式合并,成为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香港联合交易所。
3
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西方的封锁,香港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唯一通道。而全球的经济格局也在60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60年代开始,全球制造中心日本和德国的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开始了产业大转移,香港由于廉价的劳动力、良好的港口位置,以及强大的资本基础,承接了来自日本等国大量的产业转移。
年,由于港人对英政府的不满,爆发了67反英风波。直到年,人心才稳定下来。
而与此同时,不仅仅是香港,包括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在内的亚洲四小龙共同推行了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让香港迎来了黄金二十年,放眼望去,整个城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在香港的城运之下,人们内心发财的野心和欲望被激发了出来,这种欲望被刻在每一个香港人的脸庞上。
70年代前后,华资企业在香港各交易所密集上市,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李兆基的恒基兆业地产、郑裕彤的香港新世界不久之后都成为了香港经济的中流砥柱,四大地产集团取代老四大家族成为了香港的新四大家族企业。
但同时,香港的房地产命运也被绑架到四大家族的滚滚洪流中来。
短短的二十年,香港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最发达富裕的地区,而强大的经济和资本的不断注入也奠定了香港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和世界级贸易港口的地位。
同时,香港的文化也在这个时候蓬勃发展,在7、80年代里,全球华人圈流行美国电影和台湾流行乐,在这种大文化盛行的背景下,粤语本土电影和流行乐不仅没有一丝颓势,反而大行其道,拉开一个全新的辉煌时代。
香港TVB、香港乐坛不断的涌现出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成龙等一大批影视乐坛上的明星。
其实也不难解释,香港经济的繁荣是娱乐业的发展的根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会使人们对精神产生强大的需求,同时,资本也有足够的能量去搞娱乐行业。
巨星云集,这就是当年香港偶像带领新潮流的时代烙印。
同时,经济与精神的大爆炸,也催生了各类充满赌性和欺诈的各种传奇故事,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另起文讲。
4
年,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后,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里面提到要鼓励中资企业向外拓展。
当时大陆开放改革后,很多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了天花板,想要进一步打破天花板突破资本上的瓶颈,到香港这样的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是很好的企业战略。
于是,香港股市迎来了红筹股和H股热潮,股市也迎来了牛市。
与此同时,香港的房地产也迎来了一波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从年到年,香港的房价涨了快十倍。很多香港人耗尽半生积蓄,也买不起李嘉诚盖的一套普通住宅。
很快,香港人明白,房子虽然住不起,但我们大伙可以集资炒房啊。于是,很多人纷纷合伙筹资买房,刷爆信用卡,借钱去投资房市。
然而,好景不长,击鼓传花总有音乐停止的一刻。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一切戛然而止。
香港房价大跌30%以上,恒生股票指数从点暴跌到点。一时间,资本市场哀鸿遍野。
一些借钱炒股的投资者亏得惨不忍睹。而资不抵债的房奴由于无法偿还月供被银行赶出家门。
那一年香港多万家庭中,负资产的家庭数量就高达10多万户,很多人纷纷走向天台。
香港的光环,也就在这一年,在高光之后开始黯淡,后面用了很长时间才恢复元气。
5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人对香港的感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更加隐藏在人的心中。
1年,中国加入WTO,依靠人口红利和环境资源红利,大陆经济迅速攀升,也催生出大量的富豪。3年,香港自由行开通后,很多内地富人去香港横扫LV、爱马仕等奢侈品,让香港人惊得目瞪口呆。
伴随越来越多的内陆游客涌入香港,内陆群众对香港不断深入了解,过去人们对香港的崇拜感也越来越低。
年,深圳的经济超过香港,这让很多人对香港的态度,也从过去的仰视变成现在俯视。
香港,不过如此,很多人嗤笑道。
而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香港的金融中心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变得让人一眼望穿。
香港的两大核心资产:股市和房市。大家发现,只要有资金流入香港,港币就会升值,股市和房市就会上涨;资金如果流出香港,港币就会贬值,香港的股市和房市就会下跌,直到港币贬值触及到弱保,香港金管局通过外汇去稳定港币汇率。
换句话说,香港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为了资金的一个通道,成为了某些资本的后花园。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香港,光环黯然失色。
年底,港股通获批,年中,A股爆发股灾,年末美联储开始加息。由于港币的联系汇率制度(香港发钞银行增发港币,必须一律以1美元兑换7.8港元的比价,才能增发,兑回同理),香港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港币与人民币之间有巨大的息差,导致北上资金南下,配上杠杆后再北上去炒作。而港币与美元的息差,导致港币严重过剩,资本抛售港币兑入美元,使得香港的外汇储备增速达到15年来最低,金管局通过消耗外汇储备来维稳港币,而这种行为又导致港股出现非企业利润上涨式的上涨。
几十年的全球金融中心,如今却陷入了一个看似进入到一个无法破局的境地,而它的身边,还有一个冉冉升起的深圳。
回过头,虽然我们谈不上香港已沦落,但是,却让人无法再生希翼。
一代辉煌,终将,还是徐徐走向了落幕的道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