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南向交易用人民币计价交易的可行

今年白癜风最新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

在国庆节前看到报道说港交所正在研究港股通人民币计价交易,而国庆节期间香港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也点到“容许‘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

我这里说说这可行性、困难程度有多大。首先回顾一下当前港股通交易的现状:

1、港股通的价格以港元显示(在券商APP和PC端行情软件里的价格是港元)。

2、当投资者买入某港股时,要T+1结算。即今天买了,要第二个工作日收市后才到你账户里;卖出时同样,要T+1资金才能到账。

3、买/卖某港股时,除了按香港规则支付费用(包括佣金、印花税)外,还要冻结一笔汇差费用,用来预防港币/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差。譬如,第1天用10万人民币购入某港股,假设当天港币兑人民币是1:0.82,理论上大陆投资者支出10万RMB(不考虑常规税费),而香港投资者得到12.万港币。由于T+1结算,假设第2天港币兑人民币变成1:0.83,在香港投资者得到港币不变的前提下,大陆投资者实际支出是10.万RMB,那么这差额由大陆投资者承担且通过上述冻结的汇差费用抵扣(通常是多退)。

接下来分析港股通用人民币计价交易的可行性。有三个方案:

方案一:

行情软件显示价格(人民币)=实时股票价格(港币)×实时汇率,且T+0结算。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似的,但是如果要实现T+0,则香港投资者必须接受人民币入账;如果香港投资者只认港币入账,涉及到外汇兑换程序,则做不到T+0;做不到T+0,则引入“实时汇率”的变量无意义。依青龙的认识,香港投资者在港交所卖出股票收到一笔人民币而不是港币,而投资者还要第2天之后才能用人民币兑换成港币(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动),而期间汇率差由香港投资者自己承担,并且,如果人民币兑换港股金额过大也是麻烦事(因为中国是外汇管制的呀)。相对地,如果香港投资者在港交所想买入某港股,而这些股票的多头在大陆投资者手上,而香港投资者手上只有港币,两者达成交易也难以做到实时。所以,青龙认为大陆和香港投资者对货币的需求不同,方案一可行性只有。

方案二:

行情软件显示价格(人民币)=实时股票价格(港币)×上日收盘汇率,且T+1结算。该方案仅仅是把港币价格切换成人民币价格,跟现有规则相比无实质不同,属于“换汤不换药”。该方案可行性极高,几乎无难度,仅仅节省了投资者拿计算器按的动作而已。对于证券交易所而言,属于“瞎折腾”。

方案三:

1、首先中国央行与香港金管局达成换汇协议,以固定汇率(以每年或者每季度为周期)和协议额度互相兑换货币。

2、分别指定嫡系商业银行作为换汇银行,譬如中方指定中国银行,港方指定汇丰银行。那么中国银行会储备一部分港币,汇丰银行会储备一部分人民币。由于汇率固定,双方银行储备的港币/人民币无汇率风险,它们剩余的港币/人民币可以在周期末以固定汇率换回来,下个周期以新协商汇率再兑换和储备。

3、该协议额度专用于港交所交易结算。汇率是固定的,需要多少港币/人民币来平衡大陆和香港投资交易,由港交所找上述银行供应货币。而港币/人民币的兑换无需重复经过中国外汇管理局的审批。

4、行情软件显示价格(人民币)=实时股票价格(港币)×固定汇率。大陆投资者买入某港股则实实在在地付出人民币,香港投资者卖出某港股则实实在在地收到港币;反向买卖同样如此。其中,买卖双方不占用个人外汇兑换额度。

该方案的可行性挺大,但是会面临一些难度,例如:

1)双方协商的港币/人民币协议互换额度究竟多少合适?究竟是每个周期在原互换额度基础上增加额度,还是每个周期重新定新的互换额度?

2)固定汇率究竟定多少合适?每个周期是以年计还是以季度计合适?

3)兑换银行介入港交所交易系统有多深?如果银行介入够深,原则上交易可以做到T+0结算(哪怕买卖双方股票/资金入账晚一天)。港交所愿不愿意提供这个通道。

以上这些需要好几年的磨合。

综上所述,我认为方案三虽然有难度,但事在人为,是大陆和香港双方努力的方向。作为大陆投资者,用人民币购买港股(不占用个人换汇额度)和T+0结算是最值得期待的,这恰恰就是方案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6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