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资券商海外业务大盘点分化巨大
中金公司、海通证券海外收入占比超过20%
从营业收入的角度来看,目前已公布正式年报的券商中,海外营业收入绝对金额排名第一的是海通证券,年高达90亿元;其次是中信证券,达到73.23亿元;中金公司排名第三,为70.92亿元。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排名第四到第六位,海外收入金额分别为63.08亿元、25.79亿元、19.32亿元。
上市券商年海外营业收入金额排名
(数据来源:每经记者统计)
收入占比方面,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海外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例排名前三,均超过10%。其中中金公司境外收入占比达到23.54%;海通证券达到20.83%;华泰证券为16.64%。中信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的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9.57%、6.02%和5.37%。
上市券商年海外营业收入占比排名
(数据来源:每经记者统计)
海外收入成长率方面,光大证券排名第一,同比增幅达到.09%;其次是兴业证券,达到.14%。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同比增幅均达到两位数。
上市券商年海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排名
(数据来源:每经记者统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据均由记者从年报中手工统计,力求准确。但各大券商在披露海外收入时口径有所差异,部分披露于“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中的“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环节,部分披露于“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章节,部分则在“其他说明”之“地区交易”中以“对外交易收入总额”列示;且上述数据未考虑合并报表抵消部分。因此最终数据若有偏差,仍以公司口径为准。
总体而言,在海外布局较早的龙头券商仍然优势明显。以海通证券为例。海通证券国际业务主要通过收购的海通国际、海通银行,以及设立的上海自贸区分公司运营。在年报中,海通国际披露,境外股权融资业务方面,海通国际证券继续保持在港投行标杆地位,完成47单港股股权融资项目,承销规模43亿美元,承销数量位列港股第三;完成39个IPO项目,承销规模29亿美元,承销数量及规模均位列港股第二。
出海不易:中州国际连续三年亏损
中泰国际踩雷地产美元债巨亏8亿
但与此同时,部分券商陷入了海外营业收入放缓、利润率下降的境地。海通证券、国元证券、申万宏源、国泰君安、广发证券、中泰证券均出现了收入同比负增长,而东方证券、中原证券的海外营业收入则均为负数,分别为-万元、-1.76亿元。
与去年业绩比较,申万宏源、中泰证券、东方证券、中原证券均出现了海外业务收入同比亏损。
申万宏源境外业务主要由子公司申万宏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其年的净利润为-万港元。而在“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中披露的“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显示,虽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但其营业利润为-.61万元。申万宏源未对申万宏源(国际)为何出现亏损做过多说明。
东方证券的国际业务平台为全资子公司东方金控,东方金控旗下则设有子公司东证国际。东方证券在年报的主要控股、参股公司环节披露,至年12月31日,东方金控总资产港币.10亿元,净资产港币22.68亿元;年实现营业收入港币-0.05亿元,净亏损港币2.88亿元。其“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中披露的“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环节也显示,公司境外子公司的收入为-万元,营业成本为2.24亿元,应该指的就是上述东方金控。
相比年,东方证券国际业务出现大幅滑坡。记者查阅年年报后发现,年东方证券海外业务收入4.78亿元,同比下降5.37%;营业成本为2.46亿元,同比下降9.9%。当年公司海外业务营业利润率达到48.43%,同比增加2.59个百分点。
中原证券在“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环节中表示,年境外子公司的营业收入金额为-1.76亿元,营业成本为万元。而在“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中表示,截至年12月31日,中州国际总资产为13.74亿港元,净资产8.04亿港元;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1.39亿港元,净利润-3.04亿港元。
中原证券已经连续第三年出现境外业务亏损。年中州国际营业收入为-1.6亿元;年,中原证券境外业务收入为-0.30亿元;营业支出为0.67亿元;营业亏损0.97亿元。
中原证券这样解释中州国际亏损原因:因疫情持续、港股市场波动等不利影响,以服务内地客户为主的持牌公司业务受到重大影响,业务收入下降。此外,历史风险项目公允价值调减及计提减值对经营结果产生阶段性影响。不过,中原证券没有提及哪些项目导致了中州国际连续第三年亏损。
目前而言,中泰证券海外业务亏损最多。年报显示,中泰证券的海外业务由子公司中泰国际负责。中泰国际年净资产14.50亿元,年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营业利润-7.95亿元,净利润-8.04亿元。
中泰国际也是连续两年亏损。年中泰证券年报显示,当年中泰国际净利润-1.18亿元。也就是说,仅仅两年时间,中泰国际亏损高达近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年中泰国际出现巨亏的原因,中泰证券比中原证券还惜字如金:“年,因持有的境外地产美元债出现兑付风险,中泰国际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导致中泰国际业绩亏损。”
一份年报页数众多,上市公司在竞争优势、经营亮点方面浓墨重彩,在风险点上惜字如金,投资者倒也习惯。但在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全面注册制即将到来背景下,投资人显然希望作为中介机构的券商,在披露自己的报告时也能做到全面而详尽。
《21世纪经济报道地产课题组》曾做过一个《与时间赛跑美元债查询》的小程序。从中记者发现,截至年2月,发债总额方面,恒大、佳兆业、碧桂园目前存续债总额均超过亿美元,其中最高的是恒大,达到亿美元。
年以恒大为代表的地产债先后爆雷,美元债更是重灾区,恒大、佳兆业、花样年、阳光城等均爆出美元债违约。中泰国际出现高达8亿元的亏损,所提到的“因持有的境外地产美元债出现兑付风险”,没有指名道姓,但必定是踩中其中一个甚至几个大雷。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曾指出,年是地产美元债到期高峰,年地产美元债到期金额折算为人民币约为亿元,较年大幅增长40%。分季度来看,年Q1~Q3均为地产美元债到期高峰,折算为人民币单季度到期规模约为0亿元人民币。目前披露的信息也未知中泰国际对地产美元债的信用减值计提是否充分,因此无法判定中泰国际在财务上所面临的地产美元债风险是否释放完毕。
一季度全球股权融资表现不佳
但年内资券商出海仍有巨大机遇
年报毕竟是过去的成绩。进入年,内资券商出海在宏观环境上似乎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和更多的不确定性。年至今,受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及疫情反复影响,国际市场较为波动,全球市场融资脚步显著放缓,欧美及港股市场皆呈现不稳定性。尤其是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作为内资券商出海“桥头堡”的港股市场融资表现降至冰点,融资规模大幅下降。一季度仅有16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融资规模仅为19亿美元,同比下降90%,IPO发行认购和后市表现较为清淡,反映出投资者普遍持保守观望态度。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944.html